北京市汉卓律师事务所专业从事金融、各类商事犯罪、知识产权、民商事争议等业务领域的法律服务
权威律师 快速咨询 全程保密 省心省力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百科

经济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日期:2018-03-30 17:01:26


信贷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落实,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也要紧跟步伐,为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本文厘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的主要方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希望对读者借鉴!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双飙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和金融脱媒愈演愈烈的双重形势下,企业融资方式正逐步由传统的间接融资向多渠道的直接融资转变,如何转变信贷经营策略将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更会对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提出新的挑战。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策略应该由过去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积极支持科技型、创新型等绿色企业,逐步退出“三高”企业,来支持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降低不良贷款率和余额。

如今,虽然我国根据国情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旨在优化经济结构,化解产能过剩,迈向中高端,但是全国和区域经济仍然呈L”型增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升高,工业用电量增长持续回落,表明经济情况并未明显好转。面临如此复杂的经济经营新形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要加强,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转变信贷经营模式,适时调整信贷投放方向,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确保不出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

一、信贷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1.信贷风险的概念:

一般来讲,信贷风险分为市场性信贷风险和非市场性信贷风险。市场性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债务人出现违约,无法按期偿还债权人资金的情况,以商业银行为例,就是指借款人(贷款人)由于市场环境恶化或者经营不善导致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的现象。非市场性风险是指在不可抗拒因素情况下,致使债务人无法按期偿还债权人贷款的偶然情况。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说,市场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人(贷款人)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借款人没能按预期经营好从银行借来的资金,导致银行不能按期收回贷款。

2、信贷风险的特点:

可以说,信贷风险根植于商业银行发展的每个阶段。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

一是长期性。众所周知,信贷风险一直存在于商业银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根源在于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在信贷关系中产生,贯穿于信贷的全过程,只要有信贷业务的存在就必然会有信贷风险,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二是复杂性。信贷风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市场环境的恶化、经营管理不善、自然灾害、技术进步等都有可能成为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信贷风险的形成都是多种因素聚集导致的,商业银行在信贷经营过程中,要具有市场预测潜能,做好预警工作。

三是传染性。在当前,银行是连接各类经济体的中介,形成联系紧密的生态网络,一旦发生风险事件,银行与银行、银行与经济体之间就会出现断链现象,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中,银行的信贷风险都是最直接的导火索。

四是可防性。虽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典型的复杂性、传染性及长期性特点,但是该类风险仍然是可以防控的。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手段和有效措施,来防止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的降低商业银行的损失。

二、当前阶段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存在问题

伴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股改上市,商业银行将风险管理作为自身的核心工作来抓,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复杂的经济经营形势下,商业银行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但是受外部大环境和本身的风险管理经验所限,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跟不上业务发展所需。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力,往往会设计出一些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然而设计产品时部分假设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也没有配套的针对性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势必会产生信贷风险。

(二)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缺乏通用性。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仍然沿用贷前、贷中、贷后管理模式,具体到信贷风险管理的操作流程来说,就是风险评级、风险识别、风险缓释、风险计量、风险评价。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最新使用了较为先进的全面风险管理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特殊的历史发展环境、经营体制和人员素质,制约了全面风险管理的运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组织架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垂直管理,信贷管理呈现出逐级上报、层层审批的特点,这种纵向审批流程起到了一定的审核和监督作用,但是过长的审批流程会造成手续繁琐,影响管理效率,进一步导致组织机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信贷风险管理约束和激励机制脱节现象严重。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即放贷款时的高收益和收款时的扣罚,有时甚至会由于某一客户经理的不良贷款影响到网点其他人员的绩效,而在放款时其他人员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出现这种现象会降低网点其他人员的营销积极性和容易产生怨言。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对策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给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最重要的是,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风险调整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的政策导向、行业信息、战略新兴产业、民生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等,一般风险较小,都是商业银行下一步抢抓的信贷项目。

  (一)积极培育稳健的风险文化。稳健的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致胜的关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培育稳健的信贷风险文化,狠抓文化建设,特别是结合具体信贷业务,全面培养员工合规意识和专业技能,使员工具有风险一是和掌握风险应对技能。

  (二)积极探索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由于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对各行业的渗透力度和信贷投放侧重点也各不一样,所以信贷管理机制也各不相同。从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看,要有不同经济周期的信贷风险管理主题,结合区域特色,抓住信贷风险特点,从而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三)全面构建信贷风险会诊预警体系。任何一项投资都有风险,商业银行贷款也是一项投资。在贷款发放后,商业银行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提前做好信贷风险会诊预警,特别是要结合本区域经济特色,研判经济走向,来确定信贷投放和收回时间,确保信贷损失概率的减少。对于已经逾期和不良贷款,要做好会诊工作,查找原因,制定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银行损失。

  (四)借力互联网技术优化风险管理系统。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不同行业的生产效率。商业银行借力互联网技术,正在促进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要抓住大数据技术,将大数据技术与信贷风险控制结合起来,来破解信贷风险难题。

  (五)构建“柔性”的内部控制机制。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不同风险事件不同对待,要深刻领悟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完全复制的,都有不同特点和内外部矛盾,只有抓住矛盾,剖析事件产生的本源,才能处理好不同的事件。每一笔信贷风险的产生都有原因,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部门要建立柔性机制,处理好原因与措施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尺度,才能控制好风险。

  (六)打造一支优秀的信贷风险管理队伍。人员的素质在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人去实施,不同的人去实施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国商业银行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大投行和大零售战略在正有序进行,对金融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特别是风险管理人才,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短缺人才。商业银行应该科学制定风险人才培养计划,既要懂理论,又要懂实务。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呈现出了独有的特点,商业银行应紧跟经济发展步伐,制定经济转型期风险控制对策。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信贷风险事件不断出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只升不降,信贷风险管理压力进一步加大,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流程能够减少贷款损失。信贷风险管理应该以人为本,积极培育稳健风险文化,探索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长效机制,抓住互联网金融,建立柔性管理机制,打造一支优秀的信贷风险管理队伍,为信贷风险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TOP